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大工匠如何炼成的?燃气焊工翟利龙左右手技术一样纯熟

  • 2024-03-11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天淇  “那个过程太痛苦了,特别乏味、枯燥,无数次想放弃,可是心里又知道不练不行,就只能耐着性子练。”

——翟利龙

滋滋滋滋——飞溅的火花之下,一只握着焊枪的手缓缓平移,一条状如鱼鳞的焊缝渐渐成型,平滑,规整。

透过火光,一张年轻的面庞上,炯炯有神的双眼紧紧盯着焊接处,神情专注。

他叫翟利龙,今年36岁,北京燃气集团第四分公司工程所作业六班副班长。别看还不到40岁,翟利龙已经是一名从业快20年的“老焊工”了。胳膊上、手上斑斑点点的烫伤疤痕,陪伴着他成长,也见证了他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

2016年,首届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举行,翟利龙凭借高超的技艺一举夺冠。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燃气职工。赛后,北京燃气集团向翟利龙抛来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这被翟利龙形容为“双向奔赴”,“参加决赛之前,选手们都在燃气集团的基地里培训,那段时间我的技术突飞猛进。”

工程所主要负责日常带气接切线、紧急抢修等作业。第一次进行带气作业时,尽管已经提前培训过一段时间,可翟利龙发现现场情况和想象的完全不同。

“因为是带气作业嘛,要接线的那个口儿一开,火就喷了出来。本来是正常现象,但是那一瞬间我还是有点儿害怕了。”翟利龙手忙脚乱,出了一头的汗却怎么也焊不上。

看出他的紧张和局促,老班长边鼓励边传授经验:“你得注意火着起来的方向,一定要站在上风口,以免烧着自己”“焊条的角度不能太斜,会 ‘夹渣’,杂物融在焊缝里头影响安全和使用寿命”“实操的时候,焊枪的电流要比咱们练习的时候再大一些”……磕磕绊绊,正常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翟利龙多花了一倍时间。回到班里,翟利龙心里特别不好受,“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焊接技术不错了,大小比赛也都拿过冠军,结果第一次带气作业是这样的。”

从那之后,翟利龙更加刻苦训练。同样的任务量,他给自己限定更短的时间,同时还要兼顾外观,难度更大。那段时间,为了能多一点练习时间,翟利龙索性就住在焊培中心。因为长时间盯着焊花练习,他一度眼压升高,甚至得了青睫综合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翟利龙的技艺越来越纯熟,更接连拿下两届集团焊接大赛冠军。

挑战不止于此。

有一次现场抢修,作业环境不理想,焊接角度非常刁钻,如果用右手操作,正好挡住泄漏点的位置,翟利龙只好换左手,可左手操作又不熟练,本来不复杂的任务却完成得非常艰难。这次经历给翟利龙提了个醒,“这回是一小活儿,下次要是大活儿呢?要是位置更困难呢?”翟利龙深知,带气带压焊接比普通焊接要求更高,要更认真、细致,“因为管道里输送的是有压力的燃气,万一裂了、泄漏,那就有燃爆的可能,决不能大意。”于是,他开始练习左手焊接。

找空旷的位置和不带气、不带压的空管子,翟利龙从头练起。一开始,左手动作生硬,根本不听使唤,焊出来的焊缝自己都看不上。“那个过程太痛苦了,特别乏味、枯燥,无数次想放弃,可是心里又知道不练不行,就只能耐着性子练。”翟利龙说。由于左手不熟练,焊接时火星四溅,他又像刚开始学焊接那样,手上、身上几乎每天都有烫伤,“真是身心双重煎熬。”

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慢慢地,翟利龙左手焊接越来越熟练,到现在,他两只手的焊接技术几乎没有差别。

2020年,翟利龙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去年,他又被评为2023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在去年海河流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翟利龙第一时间报名突击队,支援房山灾后重建。他带着4位组员,在河北镇东庄子村帮老乡家里清淤,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清理了100多车淤泥。结束支援回来,公司本来安排翟利龙休息几天,可他只歇了一晚就回到了岗位上,“班里这两年年轻人多,有抢修任务我不盯着不放心啊。”

在同事眼里,一遇上工作,翟利龙就变得特别较真儿。抢修作业结束后,他总是会反复检查好几遍;参加焊接比赛,即使名列前茅,他也要追着专家请教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缺点;练不好的项目,不吃饭也得先练好……有时同事都无奈:“你这是较的什么劲啊。”

说起这个,翟利龙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这个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真要是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不到家,给企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损失,那我心里一辈子过不去这个坎儿。”


政务服务网 一网报装 校园招聘
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96777
admin@bjg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