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北京燃气青年创新工作站勇挑重担出成果

  • 2021-04-12

首都建设报  推开会议室的门,北京燃气集团研究院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青年创新工作站的青年们正围着屏幕上的课题激烈探讨,灵感一个个迸发出来。“青春”和“创新”是这支团队的两个关键词,他们紧密围绕企业需求,以青春之活力发挥着“拓荒牛”的精神,为北京燃气集团能源综合利用的创新发展增加了强大的引擎。

瞄准科技创新前沿

两年间自主开展LNG及氢能利用技术攻关课题3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取得专利授权5项,协助集团及分公司开展LNG、生物质及氢能利用等课题10余项,荣获“北京市青年创新工作站”称号......一系列亮眼的数字背后,是研究院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青年创新工作站的青年科研团队勇闯能源技术前沿,不懈探索创新的丰硕成果。

去年,工作站代表北京燃气集团承担起北京市科委《天然气掺氢适应性评价研究与示范验证》课题中“天然气掺氢风险评估及标准规范研究”的任务。虽然面临着国内外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没有被大范围应用过、国内文献资料稀缺等难题,但整个团队信心满满,站长郭保玲率先站起来说道:“既然这样,我们更要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争取冲在最前面!”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郭保玲的带领下,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有过海外留学工作经验的程韦豪和铁宇主要负责翻译英文和俄文资料,经常眼睛酸胀也顾不得揉一揉;为了结合北京城市燃气管网需求,邸鑫、张玉星、闫松和李曼曼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对分公司进行管网情况调研,几番下来攒了厚厚一摞笔记;有时办公室里的灯亮到很晚,是张雪娇、黄丽丽和金文龙还在分析各类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白天围坐在桌前讨论,夜里聊天群嗡嗡作响,日复一日的辛苦不止擦出了智慧的火花,更擦亮了这支青年队伍的奋斗底色。

齐心协力屡破“坚冰”

“我觉得这个项目咱们应该选用冷能发电方案。”“但是我感觉采用综合能源利用的方案可能会更合适。”每次工作站的头脑风暴会上,大家总会跳出各种想法。在思维的来回碰撞里,争论得面红耳赤、讨论得热火朝天是常态,但是这些青年人笑着说:“理不辩不明,我们都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技术路线。

”但并不是所有的难题都能在内部消化,有时候也需要寻找一下“外援”。在对天然气掺氢位置进行选定时,大家犯了难,管网系统较为复杂,六环路有电厂不合适、有LNG液化工厂和CNG加气母站的地方也不行。“既然这样,咱们就去请求‘支援’吧!”大家怀揣问题,先后拜访了高校教授和行业专家,四轮求索过后,“卡脖子”问题也迎刃而解,最终工作站初步确定将延庆作为天然气掺氢项目的最佳位置。

为了拓宽技术思路,寻求最佳方案,工作站经常走访其他单位。在去华南理工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时,郭保玲和程韦豪忙完手里的工作后匆忙出发,到了广东已经是半夜一点。到了酒店,郭保玲拨通了家人的电话报了平安,她更关心几个月大的孩子,“我到了。宝宝还好吗?没有哭闹吧?”听到家人肯定的回答,她这才放下心来。那次出行,两个人带着满满的知识和感悟归来。

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精通工艺分析、数据分析,擅于资料收集、新技术捕捉......在这支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的青年科研队伍中,成员们个个“身怀绝技”。从起初的“零经验”到现在的“样样通”,工作站的青年人才管理梯队建设成了关键助力。“依托集团公司研究院的产学研平台、专家库和博士后工作站,我们引入了行业、高校及集团内部优势导师力量对工作站课题开展及方向进行把控,争取有效地解决能源综合利用领域难点问题。”郭保玲介绍道。

不仅如此,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业务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工作站的亮点。从技术交流到经验分享,从特色沙龙到现场实践,从参与行业会议到在学术演讲比赛上侃侃而谈,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给青年人才搭好了展示的舞台。青年职工闫松曾作为英文解说员参加了第十九届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这次不寻常的经历让她收获颇丰:“在这个国际性的行业峰会中,我见到了更宽广的世界,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并驾齐驱的前进路途上,团队里的邸鑫和程韦豪也在不断突破自己。为了契合工作站要求,入职刚刚两年的邸鑫从问题里琢磨、在过程中积累,在经验丰富的骨干成员带领下,他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程韦豪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在工作站的启示下他积极探索大数据与创新间的关系,如今他已经接手团队中的数据处理和模拟计算工作,成长为团队中的骨干人才。

在对创新的不断探索中,研究院创新工作站的青年们始终积极抢占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他们你追我赶,锲而不舍,在创新的漫漫征程上行稳致远,阔步向前。


政务服务网 一网报装 校园招聘
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96777
admin@bjgas.com